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通常被归纳为以下三个核心要素,不同文献表述略有差异,但核心概念一致:
一、流畅性(数量特征)
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或解决方案的数量多少。流畅性高的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出更多创意或想法,反映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。
二、变通性(方向特征)
指能够灵活调整思维方向,突破固有模式,从不同角度或领域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。例如,将“报纸”用途从“阅读”拓展到“包东西”“折玩具”等非常规用途,体现了高变通性。
三、独创性(新颖性特征)
指产生独特、新颖且具有原创性的想法或解决方案的能力。独创性不仅要求想法的新颖性,还强调其超越常规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特点,如曹冲称象中用“石头”称重的创新方法。
补充说明
部分文献将“独特性”与“独创性”视为同一概念,而有的则将其归为第四个特性(如“精致性”)。但综合多来源信息, 流畅性、变通性、独创性是更广泛认可的发散性思维三大核心特征。
应用建议
在培养发散性思维时,可通过以下方法强化这些特征:
流畅性训练:
限时完成创意写作或问题解答,逐步提高输出数量;
变通性练习:
进行“思维导图”或“六顶思考帽”等训练,打破单一思维路径;
独创性激发:
鼓励提出“假设性”问题,或从不同领域寻找灵感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