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维的概括性是指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属性中,舍去表面的、非本质的属性,抓住内在的、共同的、本质的属性,从而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。这种能力使得人们能够形成概念、发现规律,并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判断。
具体来说,思维的概括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
思维能够识别并提取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,如“月晕而风”“础润而雨”等,这些结论都是基于对多次观察到的现象的总结和概括。
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
概括性不仅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,还能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。例如,通过观察多次“月晕”和“刮风”同时出现,人们得出了“月晕而风”的规律。
形成概念
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。通过概括,人们能够将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事物归类,并赋予它们一个共同的名字或概念,如将带鱼、金鱼、黄花鱼、鲤鱼、鲫鱼等统称为“鱼”。
提高思维效率和深度
概括能够提高思维的速度、迁移程度、广度和深度。通过概括,人们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知识,并将已有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。
科研的出发点
概括是一切科研工作的出发点。科研活动通常从对大量现象的观察和概括开始,以发现新的规律和理论。
综上所述,思维的概括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,它帮助人们从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本质的规律和知识,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周围的世界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